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考试网 2017-5-7 20:24:44

点击下载: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
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2.“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3. 右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
4. 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5.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6. 历史学家陈旭粗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7.“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这里的“先生”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 孙中山    D.陈独秀
8.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于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9. 1931年,上海市区仅有共用电话6处,在市公用局的推广下,到1936年,上海华侨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213部。1933年至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火警警报3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警报1962次。这反映出
A.电话通讯利于城市消防发展     B.国民政府大力普及电话事业
C.火警报警基本使用公用电话     D.电话通讯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
10.右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11.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找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A.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     B.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取决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D.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12.《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 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13.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
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      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15.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右边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开启了各地文明会合交融历程         B.导致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 矛头直指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D.以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搏
16.1820年,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高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联持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一诉讼案的到决过程
A.反映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
C.说明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           D.表明最高法院取得法定上诉管辖权
l7.“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
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亚生产部门       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18.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情报局。这一事件
A.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
C.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          D.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
19.“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用市场阅节方式管理经济
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日趋衰落 现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
B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 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
C 《物种起源》一发表,达尔文就遭到来自宗教界的猛烈批评 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
D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21题~23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用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
21.(13分)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丁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4分)
(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6分)
(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3分)
22.(13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代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3分)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4分)
23.(14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光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80年代初,德国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1889年颁布残度和老年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到l900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开资本主又国家之先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偏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大危机促使美国政府致力于社会保障事业。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劝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   2O世纪8O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看国家责任的减弱,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审计、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强化对它们的约束与控制。
——摘编自闵凡祥《国家与社会:英国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推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做法。(3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科,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 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  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5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拿破仑曾预言:在人类的记忆里,他的文治将比武功更为光辉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已被无休止的动荡弄得筋疲力尽,法兰西需要力量。这个时候,雾月政变发生了。拿破仑执政不久,指定四位法律专家负责起草民法。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人的民法典》。该法典处处为资产阶级利益设想,首先关心的是确保其财产所有权。这部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到什么地方,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宏图《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然而,他把嫁妆送给了这些国家以后,随后又送入了他任命的新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得以上台的有利因素。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人的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作为“革命之子”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称霸欧洲采取的主要军事行动。(4分)
(3)拿破仑对他的文治武功作了自我评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从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三星堆祭祀坑的龙虎尊等器物内出土了海贝4600枚,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
——摘编自谭继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
材料二  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多发现于宗庙祭祀场所(如神庙或露天的神庙广场),这与我国三星堆遗址的情况相似。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也与三星堆铜像相似,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古代西亚与三星堆类似的“神树”或“神柱”也时有发现。苏美尔人的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
——摘编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认识三星堆文化的?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认识的研究视角。(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5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自二战之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悲剧使得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历史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摘编自迈克尔·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材料二  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下谢罪,世界为之动容。1995年,科尔总理又跪在以色列一座纪念碑前,重申德国的赎罪,后来又倡议成立“赎罪委员会”。1996年,德国政府将每年的1月27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日)定为纳粹受害者哀悼日。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哀悼大屠杀中遇难犹太人的中心地。
——摘自颜晓峰《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却非写不可?据材料一,指出“雏菊花在怒放”这一细节描写的象征意义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德国对二战中法西斯所犯滔天罪行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避免奥斯维辛集中营悲剧重演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20 题,每题3分,共60分。
1-5:DCBAD  6-10:CBCAA  11-15:DCCBD  16-20:BDB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
21.(13分)
(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2分)
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分)
(2)不同点: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2分)
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2分)
社会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2分)
(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1分)
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2分)
22.(13分)
(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3分)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l分)
(2)政策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2分)
积极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分)
(3)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2分)
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2分)
23.(14分)
(1)时代背景:社会主义运动日益兴起。(1分)
做法:紧急救济;为失业者提供社会保障。(2分)
(2)原因:福利国家制度存在弊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分)
(3)略。
24.
A.(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3分)
主要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分)
(2)历史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3分)
主要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2分)
B.(1)有利因素:社会动荡的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的军事声望。(2分)
历史影响: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制定民法的蓝本。(2分)
(2)贡献: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2分)
行动:与反法同盟作战;远征俄国。(2分)
(3)原则: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价;一分为二,客观公正。(2分)
C.(1)认识:三星堆文化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三星堆文化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三星堆文化受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影响。(3分)
视角:早期城市的功能;三星堆文化是蜀文化的“兼容器”。(2分)
(2)相似之处:雕像放置场所,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神庙的城市位置。(2分)
特点:鲜明的地域特色;明显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响;融汇了中原和其他区域的文明。(3分)
D.(1)意图:强调法西斯犯下的罪行;出于记者职业的使命感;告慰遇难者的在天之灵。(3分)
象征意义:自由与光明之花必将灿烂地开放。(1分)
情感: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思;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2分)
(2)态度:时时铭记;深刻反思。(2分)
认识;永远牢记法西斯的罪恶;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2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全站专题
    · 英语四六级查分  · 临汾  · 苏北四市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招生考试网  ·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 招考资讯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湖北招生信息网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广东考试服务网  · 上海教育考试院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云南招生考试院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  · 三省五校联考  · 中考志愿填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查分网  · 中考作文网  · 中考试题答案网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成绩查询2017  · 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新疆招生网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  ·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 湖北教育考试网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院  · 海南省考试局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上海招考热线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网上报名系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  · 空军招飞  · 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平行志愿  ·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  · 高考报名  · 艺术特长生  · 空乘招生民航招飞  · 高考志愿填报  · 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  · 单招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